娄山关战役发生地
红军娄山关战役旧址位于贵州省遵义市北部大娄山群峰之间,距市区50公里。地处遵义、桐梓交界处,是川黔重要的公路、铁路运输大动脉。娄山关,又名楼关、太平关,是大娄山脉的主峰,海拔1576米。贵州公路蜿蜒而过,被誉为黔北最险隘。有“一人守关,万人不能开关”之说。自古被称为黔北最险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娄山关战役时间地点意义
贵州遵义娄山关是黔北第一关,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1935年初,中央红军在这里与敌人发动了两次激战,均取得胜利。首次为“川黔边境新苏区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更好的环境基础。为保卫遵义革命中心的安全和党中央在遵义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次拉开了遵义伟大胜利的序幕,取得了长征以来的第一次伟大胜利,昭示了遵义会议的曙光。
娄山关战役中的小故事
1.娄山关
这座海拔1576米的山,北邻巴渝,是黔北的咽喉。它见证了红军在娄山关从军事失败到胜利的胜利。登上娄山关寻找红军足迹,看利剑刺天的红军战斗纪念碑,在小尖山战斗遗址寻找昔日红军的印记,听72岁的萧凯吉讲述红军战斗故事,传播红军精神。
爬娄山关
7月5日,一个雨天,记者登上楼梯前往娄山关,寻找红军战斗的足迹,感受今日娄山关的魅力。
“多么美妙的一关啊!”很多游客来到娄山关都会不禁感叹。
我们冒着细雨和凉风,沿着狭窄陡峭的山路,参观了小尖山战役旧址和红军战斗纪念碑。
1935年1月,中央红军在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张闻天、朱德等同志的带领下,冲破乌江天险,进军遵义城。解说员介绍,“1935年2月,红军第二次渡过赤水,第三军团军长彭德怀亲自上前线指挥攻克娄山关,歼敌4个团,从而标志着遵义伟大胜利的开始。”
红军战役纪念碑
在娄山关西侧的小尖山大坝上,记者看到了1985年为纪念遵义会议和娄山关战役50周年而修建的“红军战斗纪念碑”。——碑台上矗立着两根巨大的尖塔形柱子,形状如同两把直刺云霄的利剑。
整座纪念碑象征着娄山关群峰与前线之间的神奇与险峻。又酷似红军战士行军千里,翻越雄伟关隘的雄姿。还含有红军“二渡赤水”、两次攻克娄山关的意义。碑南北两侧上部中央镶嵌红色长方形大理石。石头上刻有五角星和镰锤图案,酷似当年红军战旗。
2、红军战斗故事
说起娄山关之战,老人深情地说:当年他的兄弟肖开模为红军带路。74年前,娄山关战役后,红军乘胜进攻遵义。年仅16岁的肖凯莫自愿成为一名向导。
17年来,老肖无偿带路、自愿讲解,将自己对娄山关的感情深深融入到一草一木之中:这块石碑是有人立的,那座立交桥是某单位捐的,那片森林是我和乡亲们用两个月时间种下的。每当路过一些当年的原始战场,肖先生都能动情地讲述当年发生的战斗故事。
3、小尖山战役:1935年2月26日凌晨,这里的山上笼罩着浓浓的雾气。盘踞关南的敌精锐部队向关南发起集体冲锋,企图收复失地。红12团与敌正面对峙,红13团10团左右夹击。敌军彻底崩溃,仓皇南逃。红军乘胜追击,在高平东宫寺突破敌人防线,于27日占领遵义。
“那场战斗持续了整整两天,在贵州击败了敌人四个团,太神奇了。”老肖说道。
“想想过去的苦涩,现在的甜蜜,一定要珍惜。”老肖说:“只要我今天在这里,我就会弘扬红军精神。”
娄山关战役着重要作用
娄山关战役的胜利,不仅消灭了北逃的国民党守军侯志丹的残部,而且积极扭转了红军的被动局面。更重要的是,红军占领娄山关后,迅速形成了遵义、桐梓的阵型。以北方防线为核心,保证了当时遵义的相对安全,有效休息了长期疲惫不堪的红军,为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创造了有利条件,迎来了重大转折,使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集中精力,大力反思和解决第五次反“围剿”以来军事领导的根本路线问题,救了党、救了红军、救了中国。革命在最关键的时刻。
娄山关战役发生在什么时候
娄山关战役是指1935年2月,红三方面军十三团与贵州军六团在娄山关北面红花园发生的一场战斗。2月25日凌晨,红三军团在军长彭德怀率领下,采取正面进攻、两路包围的迂回战术,再次向娄山关挺进,指挥红一、三军团,与敌争夺关口展开激战。
敌军急忙应战,坚守险境。红军猛烈进攻黑庙,并迅速调集部队从东侧点灯山绕道,歼敌4个团。
随后乘胜追击,击溃敌2个师。在攻占娄山关的战斗中,全歼贵州军600余人,红军伤亡100余人。这是长征以来红军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